在2013年广州世锦赛上,林丹和李宗伟进入决赛。战至决胜局,李宗伟因为抽筋而被迫退赛。赛后,教练表示是因为当时场馆突然关掉空调,导致李宗伟缺水抽筋。但是,李宗伟自己却没有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此,他认为,这就是命。

再往前一年的伦敦奥运会,李宗伟以最小的分差,最终以1比2再次无缘奥运会冠军。当时,他面对电视台采访时,说出了同样的话:“这是我的命。”

没有天赋,只能依靠勤学苦练

李宗伟就是认命了吗?至少,以前不是。

12岁的时候,李宗伟很想打球,父亲以“没有交通”为由拒绝了。李宗伟没有放弃,在教练郑炳发的帮助下,终于说服父亲答应让他继续打球。17岁的时候,被马来西亚青年队“忽视”了三年的李宗伟,最终得到当时国家队总教练弗罗斯特的推荐,进入了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后,李宗伟因为身材原因而不被重视,一直无法提高水平,直到等来了马来西亚羽总聘请的中国教练李矛。李宗伟练得很刻苦,他要打败队友,向那些曾经因为他的身体条件而看不起他的人证明,自己也能跻身世界一流选手行列。

2007年初,李矛离开马来西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一哥的李宗伟没有了教练,成绩一落千丈。之后跟随米斯本•西德克训练,硬是从排名30多位重回世界前列。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李宗伟完败给林丹无缘金牌,他和教练米斯本一路从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步行20多公里回到运动员村,一路无话……

从一开始,李宗伟就不是那种天赋极好的运动员,要不是一直咬牙坚持,中间但凡有一次“认了”,都走不到今天。

彼时,李宗伟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命运给他设置了种种困难,是为了将来回馈给他想要的冠军。在他心里,这些都是通往冠军道路上的磨练。当时,李宗伟在接受采访时,会毫不隐藏地讲述自己远大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要拿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

一次次的付出,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

2008年之后,李宗伟一步步接近于自己的目标:2010年亚运会闯入男单决赛,1比2负于林丹;2011年世锦赛闯入男单决赛,1比2负于林丹,决胜局李宗伟曾经拿到两个赛点;2012年伦敦奥运会闯入男单决赛,先赢一局后被林丹逆转,无缘冠军。

一次次无限接近冠军,却一次次倒在最后一步,那个可望而永远不可及的冠军让李宗伟渐渐开始怀疑:命运到底是在磨练我,还是在戏弄我?

从2013年起,李宗伟连续三年闯入世锦赛男单决赛(2014年的银牌被剥夺),对手从林丹变成了谌龙,他却始终未能染指金牌;2014年,他带领马来西亚队闯入汤杯决赛,战至决胜场,最终2比3不敌日本队,无缘冠军;今年的汤杯半决赛,马来西亚队在大比分2比0领先后遭丹麦队逆转,再次无缘冠军。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李宗伟被迫接受了一个事实:即便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

经历种种磨难后,内心平和

李宗伟认为,这就是他的“命”。如果一直跟“命”对着干,他就会像以前一样,巨大的失落让自己痛苦不堪。不止一次,他对着采访镜头说过“我很累”。所以,李宗伟选择向“命”妥协,接受“命”的安排,他不得不“认命”了。


去年的禁药事件,让“命”已经很苦的李宗伟再次尝到被戏弄的感觉。曾经,只是可能与世界冠军无缘,这一次,险些提前终止羽毛球生涯。如今,再谈及奥运会,他都会强调自己的付出,至于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只能听天由命,那是他无能为力的事情。

回想李宗伟的最近三届奥运会征程,从2008年“我要拿冠军”的豪气,到2012年对自己仍有信心,再到今年的“参赛就好”。职业生涯越来越接近终点,他的目标却越来越低,个中的无奈,只有他自己清楚。

既然已经认定不受命运垂青,却仍旧坚守着再战一届的执念,本身不就是矛盾的吗?从一开始,李宗伟就并不被认为具备羽毛球天赋,能够得到今天的成绩,全靠不认命的劲头。如今,我更愿意相信李宗伟不是认命,而是与自己和解。将心中的梦想藏起来,放弃得失心,以换取内心的平和,等待水到渠成。

复出后,从家庭中找到自我

去年4月7日,李宗伟出发前往伦敦参加听证会。长达8个月的等待终将有个结果了,这段日子被李宗伟看作是15年国家队生涯中“最艰难的时间”。

“每天我都去训练,就是保持体能。不像以前会觉得‘下周有比赛,需要辛苦准备去练什么’,或者是‘练得不好再加练一下’。基本上,就是按照教练说的去练,练完就回去了。”

这段时间,李宗伟总感觉是在“混时间”,虽然每天都去国家队的训练基地,说是“正常训练”,却也不是“很正规的训练”。因此,当复出后外界将他的体能提升归结于训练好的时候,李宗伟无奈地笑了。在那样的沉重心情下训练,无论如何也无法全身心投入的。

李宗伟说,在马来西亚的时候,自己几乎不出门。因为知名度太高,上街、吃饭都有可能被围观,再加上频繁被问及禁赛的事情,李宗伟只能选择待在家里。

家,成为唯一的庇护所。家人很保护他,刻意避开任何跟羽毛球有关的话题,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段时间我很烦”。但是,自从17岁进入国家队后,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几乎都与羽毛球有关,哪里是想避就能避得开的呢?当他真的静下来之后,想到的还是羽毛球,他说这是惯性。

周末可能是最难熬的时间,因为国家队不用训练。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李宗伟就会想: “咦,队友正在打比赛啊,像那个跟我一起训练的小队员,还有古健杰他们,他们可能在澳大利亚、印度什么的。”

然后,他抵抗不了要打开电视的欲望,一边看一边自己幻想:“这一场,应该我在里面比赛吧……”这个时候,太太黄妙珠就会来阻止他:“你别看了,你去休息吧。”或者建议他“你出去走走吧”。然而,即便是听从了太太的建议,李宗伟的脑子里想的仍旧还是羽毛球,他说“可能还是太爱羽毛球了吧”。

临出发前往伦敦前,李宗伟提前给原本4月20日过生日的大儿子办了生日宴会,邀请了众多的亲朋好友参加。与其说是给儿子庆生,不如说是给自己壮行,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多少有些“冲喜”的意味,希望借助儿子的生日给自己的伦敦听证会带来好运。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每当李宗伟处于困境的时候,孩子总是那个能给他带来心灵慰藉的关键。2014年世锦赛决赛因伤退赛后返回马来西亚,李宗伟走出机场接过前来迎接自己的儿子,再次错失金牌的阴霾从脸上一扫而过。有球迷说,抱着儿子的李宗伟,好像抱着整个世界。去年5月李宗伟解禁,出发参加复出首战苏迪曼杯之前,小儿子提前出世。小家伙似乎已经与父亲心灵相通,让解禁复出的父亲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李宗伟说:“就算是训练到很累的时候,回家只要看到两个小宝贝,就会立刻忘记了累。”如今,外出参加比赛,李宗伟一定会每天跟两个儿子视频通话。

去年12月,尤尼克斯“王者之志”活动在马来西亚举行,李宗伟带着大儿子嘉谦出席;今年4月马来西亚公开赛期间,大儿子每天都来球场观赛,夺冠之后,李宗伟把儿子抱到了领奖台上跟自己合影。

于是,这些随后传遍世界的照片当中,很容易看到他的儿子,而一般在这个年龄,不少明星会因为保护孩子而避免他们过早曝光。5月2日太太黄妙珠过生日,李宗伟在不同的社交账号上贴出文字以及一家四口的照片,表达对太太的感谢。再算上每到母亲生日、母亲节时分享的各种内容,李宗伟将自己越来越多的生活细节呈现在我们眼前。

采访当中,李宗伟并不回避家庭的话题,更准确地说,这样的话题更容易继续下去。他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脸上会带着一些笑容,气氛很轻松,这个时候他才是放松地做自己。他甚至会拿8个月的禁赛来调侃,说那在他们家算是好事,因为多了很多时间陪家人。要不按照正常的参赛安排,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在国外。

李宗伟要做出这样的变化不容易,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很难适应在大众面前曝光的人。他曾经说过,全英公开赛决赛的入场仪式让他有点无所适从,顶着一束追光入场时,甚至连眼睛都不知道该看哪里。

但是,这的确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在这个与球场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李宗伟做回了自己——丈夫、父亲、儿子,他真正地为自己而活。羽毛球事业再成功,最后也必须回归家庭,他值得更好的生活。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热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