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羽毛球》杂志(有改动)
对于一些已经建立了自己球感的业余羽毛球球友,常常在想,如何才能在比赛中控球更加精准呢?其实有意识的通过改变穿线方法,就能增加甜区的甜度。(关于甜区知识,可参考《不击中甜区,为何容易把球打偏?》
一、每个人的甜区都不一样
如何观察自己的甜区?上图画出来的甜区只是设计意义上的理论面积,其实在真实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握拍方法(习惯偏上还是偏下)、不同的球感 (击球点分布偏向中心或偏向四周)、不同的击球环境(经常在主动或被动的环境下击球)、不同的出拍时机(经常迎击发力还是迫击发力)等情况,每个人的甜区位置都不一样。
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球拍上面拍线起毛的位置划出一个区域,这就是每个人属于自己能感受到的甜区。观察它的位置、大小等,有助于分析自己的甜点区类型,接下来可以通过穿线来做出手感上的辅助。
我观察了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高手,他打过多次的球拍拍线竟然只有中间的四个交叉点起毛,让我十分惊讶。虽然这也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相对我这种一把球拍会出现十个以上起毛点的业余爱好者而言,他的球感之好却已经有绝对的必然性。
同时我也遇到一位球友,总怀疑自己的球拍有质量问题,球打不出去,怀疑是拍杆松了导致卸力的现象。我接过他的球拍用力一扭,发现拍杆没有任何问题,但观察了他拍线起毛的位置竟然也出现在倒数第一与第二条横线位置,我马上就清楚他的原因了:他仍然在建立球感的过程中,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击球习惯,等球落得太往下了,球拍才挥出去击球,所以出球的效果自然很差。作为初学者,他没有足够的经验,也就“迁怒”于自己的球拍了。
二、穿线增加甜区的甜度
在自己的球感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意识的通过穿线去增加甜区的甜度。
(1)甜区靠上,穿线从下往上穿
球拍穿线会有“先穿线的区域,在保持其线床磅数稳定性方面会受到更多的考验”的问题。所以观察自己的甜区,正常的22×22线床是位于更集中于第十一条横线以上还是以下。如更集中于以上,建议横线从拍框的下面开始往上穿线,反之亦然。当然自己习惯的甜区太靠下的话,更重要的应该去提高自己的技术,光靠穿线来做小修小补效果一般。
(2)甜区拍线逐条收紧
正常的穿线要求横、竖线每一条线都要单独收紧,而且要放缓收紧的速度以保持拍线足够的张力与预防提前掉磅问题。但涉及到目前国内穿线人工太低,从业人员技术良莠不全的问题,做退一步的要求,也要保证甜点区的拍线要能达到逐条收紧这种基本操作。
(3)保持甜区张力,是穿线最高纲领
以最常见的22×22方头球拍为例,你可以尝试问一下帮你穿线的穿线师一个问题:“正常球拍的甜区是在哪里?”差强人意的答案是“在球拍的中间位置”。
标准的答案是“中间10条竖线(8或者12也对,16也不算错),第4条横线与倒数第4条横线包围的区域“。
一个资深的穿线师应该在穿线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甜点意识,把保持甜区张力做为穿线的最高纲领。
(4) 甜区偏圆,横线加一磅;偏竖长,横线加两磅
以标准的四结双线边穿边拉方法,横线加磅范围在10%里面。不同的穿线流派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人喜欢横线加一磅,有人喜欢横线加两磅,不管哪种加磅方式都是符合规则的。笔者建议使用者观察自己的球拍,如果甜区的面积偏圆扁型的话,横线做加一磅操作,如果偏竖长型的话,横线做加两磅操作。
好不好吃,舌头知道;好不好打,甜区制造。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选择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和谐甜度”的球拍,营造属于自己的“甜蜜蜜”的手感记忆。
热门评论 登录
登录